当前位置: 道德讲堂 > 查看详情
道德力量 | “第一书记”沈浩(二)
来源:      作者:      时间:2022-04-02 17:06:35

第三纸红手印是小岗人天高地厚的深情



 沈浩是个爱家的男人,爱得就像一壶陈年老酒。

 他手机屏幕显示的是他90多岁的老娘,天天捧在胸口上。他的床头摆着女儿的照片,那是他初来小岗时10岁的女儿沈王一送给他的。女儿梳着两条小辫,穿着连衣裙,像一株风中的小白杨……

 在小岗村的六年,沈浩有着太多不得不割舍的情愫。

 到小岗的第一年,因不能再照顾一直住在一起的老娘,不得已托付给了在老家的四哥。四哥到合肥接老娘时,沈浩握着老娘的手依依不舍,临上车时,他“扑通”一声跪倒在老娘面前:“老娘,儿子到凤阳小岗工作了,一时不能回来好好照顾您,请您到我哥那儿过一段时间,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。”说完,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,起身时已是满脸泪水。

 在小岗村期间,沈浩一直挂记着老娘。偶尔抽空回趟老家住一宿,总要为老娘梳梳头,给老娘洗洗脚,晚上就睡在老娘床边的沙发上,陪她唠嗑。

 他到小岗的第三年,还是因为无暇顾及,又把在合肥读书的女儿送回到老家一所中学。那里生活条件艰苦,十几个人住一个大通铺,女儿默默承受了,但她最不能承受的是一年见不了几次爸爸。

 2009年3月7日,女儿过15岁生日,沈浩下决心放下手上所有的事,可等赶到学校还是晚了。女儿伤心地坐在学校的操场上不说话,沈浩心里疼。突然,他对女儿说:“看爸爸给你露一手!”说着,两腿一蹦翻起了跟头。40多岁的人,几个跟头翻下来,满头是汗,直喘粗气。女儿再也忍不住,大叫一声:“爸!我想你呀,就是想你!”一头扑进沈浩的怀里,号啕大哭。沈浩紧紧抱着女儿,也哭了……

 六载春秋,沈浩把一腔的爱都给了小岗村的父老乡亲。因为他不仅仅是儿子、丈夫、父亲,他的血管里还流淌着土地给予的爱,流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。

 2005年夏天,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。刚刚躺下的沈浩想到村民徐庆山一家住着两间危房,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,冲进风雨中。天黑路滑,鞋子陷进泥里拔不出来,他干脆光着脚,一口气跑到徐庆山家。一进门,看见屋里到处漏雨,房顶上的泥灰直往下掉。他急忙跑到床边,一手抱起一个孩子,连声招呼还在发愣的徐庆山两口子:“快走!”他折腾了大半夜,把一家人安顿到村委会住下,这才放心地离开。

 这个夜晚让沈浩下定决心,要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。他想方设法四处筹钱,到2006年春节,26户住房最困难的村民终于搬进了第一批新居,徐庆山一家也住上了二层楼房。到2008年,小岗村112户村民全部搬进了整齐划一的住宅新区。

 村民殷广勇一家是沈浩特别牵挂的人。殷广勇的媳妇患痴呆,有两个男孩,小的小,病的病,日子过得特别苦。别人一天吃三顿饭,他家天天两顿菜煮面,经常缺粮断油。

 沈浩成了殷广勇家的常客,三天两头送油送粮,有什么难事,就从口袋里掏点钱,逢年过节更是一定要来家里看看。他多方奔波,最终为他们全家四口办了低保,又帮助两个孩子免一切费用进了村里的学校。

 在沈浩的书桌上,一直摆着他为殷广勇一家拍摄的全家福。他时刻提醒自己,不要忘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。

 有多少难,有多少苦,沈浩就有多少爱!

 五保户韩庆江老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哮喘,有一次突然发作,沈浩马上掏出身上所有的钱,派人把他送进镇医院,并捎话请医院全力抢救,等出了院他来结账。韩庆江治好了病,见人就讲:“要不是沈书记,我这条命早就没了。”

 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生,奶水不够,家里又买不起奶粉,沈浩听说后马上掏出1000块钱,亲自送到韩德国手中。

 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身体多病,沈浩时常掏钱接济她,并宽慰鼓励老人:“好好活着,享享今天小岗的福!”

 村民杜永兰说:“哪家越穷,沈书记就越爱去哪家。我嫁到小岗村40多年了,没有见到过像他这样的好书记!”

 “有困难,找沈浩”,这成了小岗人的口头禅。沈浩宿舍的房门从不上锁,不论白天黑夜,老百姓只要有事找他,随时都可以走进他的房间。村里干部看他整日太辛苦,就在他的房门外面安装了一扇铁门,想让他多点时间休息。他看到后很不高兴,诚恳地说:“我是农民的儿子,知道农民的难处,乡亲们找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,我们干再多的事也是分内的事!”这扇不上锁的铁门最终成了摆设。

 在小岗村待得越久,沈浩对小岗村的爱就越深。他把这里视为他的故土,把这里的父老乡亲看做是他的爹娘。

 有一次,沈浩和家人一起吃饭,吃着韭菜饼时,他突然哭了。他想到了小时候家里穷,操劳一生的父亲连一块韭菜饼都没尝过。他说:“我为小岗村老百姓做事,就是为我父亲做事。我父亲没享受到的,我要让小岗乡亲们享受到!”

 以心换心,沈浩换回了小岗人爹娘般的情。

 2007年除夕,沈浩一早起床,准备回合肥与家人团聚。一开门,发现门前坐着邱世兰老人的孙女,说是奶奶要请他吃饭,这是她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,不去不行。

 80多岁的邱世兰老人是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,正拄着沈浩从合肥给她买回的那根拐杖,等在门口。老人备下了鸡鱼肉蛋,请外甥媳妇帮忙,做了一顿她这辈子最丰盛的年饭,还特地油炸了一盘沈浩最爱吃的花生米。她端着酒杯对沈浩说:“你在这里干得太不容易了,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,我请你吃顿年饭,就是想表达一下我老太婆的心意。”沈浩热泪盈眶,端起酒杯一干而尽。

 不大会儿,四邻的乡亲们都赶来了,有的提着腊肉,有的捧着点心,还有的拿来了鸡蛋、苹果,一个劲地往沈浩手里塞……

 “一个人活在世上,官是当不到头的,钱也是难以挣尽的。能让小岗村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,是我最大的幸福!”这是沈浩写在日记里的话。

 沈浩像一团火,为小岗村炽热地燃烧着,直到2009年11月6日那个黑色黎明。他太累了,太累了,睡下后就再没有醒来……

 这一天,小岗村人无不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。一纸“请愿书”默默地在一双又一双手中传递,洒满泪水的纸上,再一次摁下了一个又一个红手印……

 “请让我们的沈书记永远留在小岗……”

 这也该是沈浩最后的愿望了。他在给小岗村公墓选址时曾说过:“将来我死了,就埋在这里。”

 这个“将来”让人痛断肝肠!

 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村。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火焰,为这片厚重的土地书写了新的传奇。

 红手印,便是对这传奇最好的注释。


微 信 微 博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