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公益活动 > 查看详情
学党史征文刊登 | 于春盛:哈一中下乡人的第一个党员
来源:      作者:      时间:2021-05-24 14:38:57



哈一中下乡人的第一个党员



于春盛


“你是咱们学校下乡人的第一个党员”,这是当时接待兵团来外调的老师事后对我说的话。也是我们下乡一年后从兵团传到哈一中的第一个喜讯。

因为从1965到1968年学生上山下乡,党组织活动就停止了。当时学校有8名学生党员,之后再未发展。我呢,就成了4年后哈一中学生的第九名党员了。

1968年,在轰轰烈烈旳上山下乡运动中,哈尔滨一中做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学,当时又是全市唯一一所完全高中,自然不甘人后。从高一到高三的24个班,1200多人,有一千多人,绝大多数下了乡。

1968年10月16日,一天一宿火车后,我们来到了位于虎林的856农场。

在农场欢迎会上,我代表哈尔滨300名知青发言,第一句话是“856农场贫下中农老师们,我们哈尔滨300名知青来接受你们再教育来了!”当时近千人剧场掌声雷动……

随着中苏关系紧张,珍宝岛事件发生,中央于68年决定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得到了全面贯彻。856农场组建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37团。也是一个临近中苏边境的边防团。组建武装连队也提上了议程。

我于1969年5月调到了步兵三连。当时的所谓连队,是距团部近40里的一片荒原,距边境松阿察河不远,只有几顶帐篷。

但准备打仗较充分:配备了迫击炮、40火箭筒、转盘机枪、7.62步骑枪、铁把冲锋枪、手榴弹等。

从各连抽调来的知青、老兵等组建了4个排,每天任务是队列,拼刺,射击,手榴弹,迫击炮,火箭筒训练。24小时轮流值班站岗。

拉练也是家常便饭。小喇叭一响,五分钟内打好背包,全幅武装,径常是十几里地。最长的一次在1969年冬天,下午4点出发,第二天早5点到武装营集结地。

考虑到冬季过冬,8月份开始挖地窨子,挖下地面近两米,支上木头架,蓬上盖,里面有取暖地龙。此外,还要挖战壕,全连挖了有上千米。

工作是繁忙的,生活也是艰苦的。虽然吃馒头,但蔬菜,肉很少。一日三餐,经常是“早上喝汤喜洋洋,中午喝汤乐洋洋,晚上喝汤暖洋洋。”

艰辛磨砺玉石,困难成就英才。一批知青在这种环境下脱颖而出。

1969年4月1日~24日党的九大召开。两件大事最引人注目:一是林彪被指定为接班人,二是党组织要“吐故纳新”,发展新党员。

1969年8月,“吐故纳新”工作在连队开始。申请入党者要过五关:各班评议,各排评议,连队评议,贫下中农评议,连队党员评议。之后,由连党支部通过,止报团党委批准。

1969年11月1日,即我下乡一年零半月后,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。和我一起入党的是,崔正浩、袁福民、李德金、邱海强。我的入党介绍人是,指导员刘永常,转业军人任永世。

记得当时入党志愿书封面是全红的,没有预备期。    


      2021年3月29日


    (作者:于春盛 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会长、北大荒演艺联盟理事长)

微 信 微 博 返回顶部